•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患者入住“来福大酒店”:越讽刺的越心酸,越荒诞的越真实

[复制链接]
3993 0 青菜567 发表于 3 天前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Tony

出门求医,你会选择住在哪里呢?

“大酒店”好像都是富丽堂皇的代表,医院旁的“旅馆”、“月租房”或许才是大部分朋友最终选择的归宿。

那么,这家“来福大酒店”,我们应该是没去过,但它还有着一个隐藏的名字,大家可能又不会觉得陌生,叫做“病友之家/癌症旅馆”。


(PS:朋友们,如果你在外求医的旅程中,也曾因就诊、取药、陪护,以及吃饭、住宿等问题困扰过,欢迎在文末留言交流,让我们群策群力,共克时艰)

从不说欢迎光临的“来福大酒店”只希望你健健康康,无病少忧

《来福大酒店》是今日上映的一部影片,非常现实主义的题材,聚焦“陪诊”这一社会议题,围绕一家陪伴就医、代取药物、协助问诊,一条龙服务到底的“病友之家”展开,讲述陌生人间的守望相助、相互取暖。

2018年,一部《我不是药神》推动了对“天价”抗癌药的降价保供。如今,我们同样期待能通过《来福大酒店》,引发对肿瘤等重疾患者所面临困难处境的关注和改善。

“来福”,多用于国人对美好希冀的表达,在这里寓意着对每位住客能够尽快康复、重获幸福的诚挚祈愿。同时,“来福”还是“Life(生命)”的谐音。

“大酒店”,在影片中其实就是一所简陋的旅馆,还面临着被有心人惦记强拆的风险,但这个自嘲性的名称,实则象征着居住其中病友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

难过的也并非是死亡本身,而是回不了家,是没有人陪的孤独。

在这个距离医院100米的普通小旅馆,一群直面疾病挑战的人们,组成了特殊的“家人”。

有人态度恶劣却内心温柔,有人忘记一切仍铭记亲情,还有人因无法说话而手写“回家”……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无论他们的处境如何艰难,无论最终的结果是痊愈还是无奈离开,我们仍能看到的是,平凡人在生命逆境中坚韧求存的勇气!

电影情节来自于“真实故事”,因为惨痛在这里随处可见。但电影又充满着生命的鲜活和力量——“病友之家”虽然杂乱却保持干净整洁,阳光会透过窗照进来,像是希望。

亦如墙上留有患者写下的鼓励(“再坚持一下天快亮了”),或许那一刻是无法忍耐的痛苦,但他们仍然相信天会亮!
1.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抗癌厨房”里的秘密每一道食物背后,生与死的纠葛

近期,一则#肿瘤医院外化疗宝宝排队领汤看哭#的热搜,同样令人揪心。从中,我们看到了肿瘤治疗在医学之外的窘境,也看到了宝宝们笑对人生的坚强。

事情发生在山东济南,肿瘤医院旁边的共享厨房,爱心团队为儿科化疗的孩子们免费提供鸽子汤,小患者们秩序井然乖乖排队领取,志愿者们边送汤、边叮嘱孩子们好好喝汤,记得拿奶。这一幕,看着看着就哭了,愿孩子们早日康复。
2.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化疗对宝宝们来说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他们的勇敢和懂事让人心疼。共享厨房的善举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营养,更给予了他们一份温暖和关怀。

共享厨房、癌症旅馆……其实早已存在于各大城市和地区医院周围,《来福大酒店》的导演也表示,他发现在很多大城市的重点医院周边,都会有“来福大酒店”这样的“病友之家”,那里对于病友来说是充满希望的地方,而这也成为他塑造这个故事的初衷。

不过,伴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共享厨房”、“爱心厨房”多见,也出现了从赞扬到质疑等多种声音。不可否认,在这背后,有想做事情的人,也有想将此当做生意的人,还有想博流量的人……但如果能真正带来切实的优惠和便利,那并不妨碍他们和患者家属从中各取所需。

因为除了疾病,贫困是患者家庭要直面的另一重压力。

一位陪护儿子住院的阿姨,每天都会到医院附近的共享厨房做3顿饭,食材自备,面粉免费,加工费5元。她说,如果吃肉丝面,自己做,算上食材和加工费,两个人的饭12元就够了,如果在医院或饭店买,则需25~30元。而且附近共享厨房的价格都差不多,如果这里关门了,她可能需要跑得稍远一些。阿姨说,她不关注网上的议论。

真正的抗癌厨房不会停止运转,这里的日常感和烟火气能带给患者家庭不一样的慰藉

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从2003年起经营“爱心厨房”,如今,还是老两口两个人经营。20年,世事变迁,但在爱心厨房里,加工一个菜只涨了0.5元,并一直维持在1-3元左右。厨房主人熊庚香逢人便说:“吃好饭,养好病,早点回家。”医院的气氛太压抑,在这个只关心食物和蔬菜的地方,病人和家属们也都能放松一点。
3.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抗癌厨房,做什么食物的背后,还藏着生与死的秘密。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就是人生艰难时刻共同的真相。

被凸显的“就医窘境”尚需要各方携手破局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门问题:“哪句话会在不经意间暴露你的贫穷?”下面的一个高赞回答让人无比心酸:“医生,这病如果不治会怎么样?”

仅仅是看到这句话,就仿佛可以看到一位窘迫的患者,站在医生办公室里小心翼翼发问的样子。尽管我国的医保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药物已经纳入医保统筹支付的范围,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例子依然不在少数。

因而,相比医院高昂的住院费和外面宾馆动辄几百元的费用,紧邻医院的“癌症旅馆”几十元的住宿费用,以及在“抗癌厨房”自己做饭几元的加工费用,自然成为患者家庭不错的选择。而在“癌症旅馆”、“抗癌厨房”的背后,暴露的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患者诊疗负担重的无奈现状。

大医院患者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是当前各地医院的真实反映。不用说得了癌症,就算是一般疾病,很多人还是宁愿到县城或者市里的医院治疗也不愿意选择在乡镇卫生院治疗,这都是医疗条件差异决定的,也是亟需加强政策调控解决的难题。

这对于医生来说也不轻松,大部分三甲医院的医生,门诊每小时要看10个病人,忙的时候要看15个,平均每个病人只有4-6分钟。不是医生不想耐心讲解,而是时间不够用,门外永远有病情更危重的患者在等待。而医疗资源缺乏和配置不合理也是问题的根源。

除此之外,在癌症诊疗高昂的费用面前,药始终是绕不过的一环。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处方药费都是癌症治疗的一项重要支出。虽然自2018年开始不断有更多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但在进院过程中和患者的购买途径上仍存在阻碍。

“用不到药,就和患癌一样,让我害怕、担忧、无助。”有患者表示,早先只要有钱,是不会考虑购药会成为难题的。但随着抗癌药进入医保大幅降价后,医院附近的自费药店却不再供货了;而医院药房的价格虽然更便宜,却并非总是有货,而且这些药一般需要主任级别才能开,但主任并不天天坐诊。

目前,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及当地具体医保政策,我们能看到全国很多地区都在进行探索和尝试,希望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健全医保制度,保障药品供给,进而缓解患者的经济重负。

也只有这样,患者才能真正享受到更加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我们非常乐意看到在未来不远的某一天,患者家庭不再需要通过“癌症旅馆”、“抗癌厨房”等方式而紧扣牙缝省钱,治疗的花费能够被家庭正常支出所覆盖,让生命可以随时照耀到希望的阳光!

6月福利
与癌共舞论坛联手吉因加,推出“吉爱3000”惠民检项目,最低3000可及的基因检测专属福利,详情点击[color=var(--weui-LINK)]《低至3000元的肿瘤基因检测,用好了提高抗癌成功率!》了解,或微信扫码联系下方小助手进行免费咨询。
640.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