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癌症年轻化了吗?

[复制链接]
8290 0 小曲 发表于 2022-8-10 17:45:38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jpg

% }; D+ b7 ?/ ], |3 d
作者:张潇潇
33岁的姚贝娜、40岁的梅艳芳、43岁的赵英俊……他们星光璀璨、他们惊才绝艳、他们年少有为,但都是因为一个“癌”字,最终充满遗憾地离开了我们。英年早逝,正如盛开时夭折的花朵,最是令人扼腕。
- H3 z- Q5 ^8 o. P2 K/ {
如果没有癌症,是不是能有无数个家庭避免破碎的命运、无数人免受病痛与治疗的折磨?如果没有癌症,那些过早遭遇不幸的年轻人,将拥有怎样精彩的人生、带来多少创新的可能?

2 @& z* s$ o/ u2 l. ^' {' Y4 Q
在我们的印象中,癌症是一种“老年病”。简单来说,年龄越大,细胞分化、分裂的次数越多,DNA复制的次数越多,基因突变的几率越大,癌细胞出现的可能性更大,患癌的概率越大……因此,中老年人的癌症发病人数一直是远远高于中青年的。

5 u- [# f/ W+ r, B' A
然而,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癌症总发病率整体走高的前提下,还呈现出危险的“年轻化”趋势,年轻人的癌症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2 e7 }+ v2 x( n

8 q  J* n5 f$ d9 z  t* p
& c7 H# q$ g2 G
年轻人离癌症越来越近?
- ]& S  Z: q6 K5 p$ o  j# f
2 N6 O! |- x3 N/ N9 ~
! V4 Z: D% h3 {
2020 年 9 月,全球最高影响因子学术期刊《CA》发表了由美国癌症协会完成的研究论文,这项针对 15~39 岁的美国年轻人群的研究统计了最近几十年的癌症数据,发现15~19岁、20~29岁、30~39岁的各年龄段年轻人的癌症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并且在几乎所有的癌症类型中,年轻人的发病率都在增加。

/ u4 n0 K; S  ]' W+ m5 T; i; |
而在我国,也有类似的癌症年轻化趋势:
2.png

" ^2 Q, y  d: s, _
我国2000—2014 年肿瘤登记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癌症发病率(男)(女)
1 n& _  J( u; Q) z
不难看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的癌症发病率,最底下的两条线都是最“陡峭”的,也就是代表我国0~39岁的人群在2000—2014年间癌症发病率变化趋势很大,上升态势很明显。
! l" M; O( P- d1 e! w6 p# V" X
不过,虽然从总数上看我国癌症发病似乎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并不是所有的癌症类型的年轻患者都在增加。如肝癌、胃癌这类与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癌症,年轻人的发病率反而略有降低,这反应了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

. Y  E  I0 a( I6 C; [6 ~! P' ?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会大幅提高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肝癌患者中70% 左右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1992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政策,乙肝疫苗的普及大大降低了我国新生代年轻人的肝癌发病率,自2000 年开始,50 岁以下人群的肝癌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 J- v" I3 g/ F4 _3 a  K
而近年来,发病率显著提高的癌种,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许多都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不仅患者数量的增加较为显著,发病年龄也越来越早。
! V0 p% a- I  q/ E
, t& ^$ s0 H( y$ e+ n
8 e# y. V0 Q' Q5 I" O1 L0 l
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

0 y5 x6 a" n" w& Q8 s4 s
; T8 A( D! f+ w# w. I# E: n) x1 B, S7 k& _) ?
在2020年,乳腺癌发病率首次超过长期居于榜首的肺癌,一跃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而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目前排名第五,并存在不断上升的趋势。
' l0 j# M/ i) b# d, I5 z
在《2000—2014 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及年龄变化情况分析》中提到,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间,欧美国家乳腺癌发病率提高了近 30%,而亚洲各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水平相对较低。
& g. p, }# I' B) ]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因素的改变与生活方式的西化,亚洲各国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也进入了迅速升高阶段。
" ~# Y$ f0 c& Q
亚洲国家乳腺癌发病年龄分布可能在未来向欧美国家靠拢,但目前不同国家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仍存在显著差异。与欧美相比,亚洲女性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与发病高峰年龄均较早。
3.png

1 a: p( A9 ?& I
我国2000-2014年肿瘤登记地区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
( |7 W* \  M+ u
以乳腺癌为例,我们发现年轻的癌症患者逐年增加,与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之间,或许存在某种联系。
4.jpg
' {6 g$ q# i: N1 E$ }6 L
5 M  ^3 E, R( p, R4 N5 }( F! h

4 _/ X4 _: }' }+ v. T: e
可能增加患癌风险的生活方式
1 m8 W) o, k9 r: x
( h* V4 [, [3 C  |
( N# D( r* L! e3 q! \  D: m  L) n
01
吸烟
吸烟是明确的一类致癌物质,烟草烟雾中含有高达69种致癌物质,可能引发咽、喉、肺部、食道、胃、胰腺、结肠、膀胱等部位的肿瘤,并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与扩散。
6 h% ?4 h$ W1 t/ U6 G0 H/ O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8年度的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青少年吸烟的情况依然严峻。同时我国约有7.4亿人暴露在二手烟的危害之中(包括1.8亿儿童),二手烟同样会增加不吸烟人群的患癌风险。

, u( d1 _# m8 k& w0 _3 D6 W' n
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对2020-2040年中国大陆 35 岁及以上人口的吸烟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因吸烟相关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预计将增加近 50%,也就是将有86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癌症。
8 w6 y/ R! ]3 ^; _) n' L% ^; s
给年轻人的建议:40岁以前戒烟,可以夺回9年寿命。无论何时戒烟都不晚, “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
5.jpg

" _. }( ]. n: S( L$ t
02
缺乏锻炼与肥胖
9 q* t" o6 b7 ]; B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事实上运动的神奇甚至超出你的想象。

- _1 D9 n7 ]4 w+ y! R
运动能增强体质,增加免疫系统面对不良刺激的反应能力,提高人体制造细胞(主要是白细胞)的能力,为预防癌症与对抗癌症提供了物质基础;
& z) C3 w  p: z
运动当然还可以减肥,保持健康的体型。超重和肥胖会升高多种癌症风险,并对心脏、大脑、肺、结肠造成负担。

" |( U( B! Y, V- ?, n. j
规律的锻炼甚至还能够改变肺部、乳房、骨髓等组织的微环境与基因表达,预防癌细胞的产生,减缓癌症的转移与发展。
6.jpg
2 k8 I& r6 ?0 E3 Q  c' H# g1 e
然而,卫生部今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的人仅占11.9%。
/ j* P. B! }+ j+ u
与此同时,肥胖率却以每五年提高2%~3%的速度持续上升,这与年轻人缺乏锻炼的现状不无联系。
( t$ d! N# ]1 S( c  y6 d% l* z
所幸,多种因肥胖而提高的癌症风险,比如子宫内膜癌、肾细胞癌、结肠癌、多发性骨髓瘤、胰腺癌等,也可以通过高体力活动减轻。坚持锻炼,对年轻人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有了强健的体魄不仅可以远离癌症,还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与学习中的挑战,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 p0 H" N& Q5 Q
给年轻人的建议:寻找一项适合的运动并坚持下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度的体力活动水平,避免肥胖。
% H& v, I7 L/ F* M$ x2 U& Q
03
喝酒
酒精同样是一类致癌物,充分的研究证据说明摄入酒精与癌症发作存在因果关系。
) G6 V4 m% ?4 r$ M- }. B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提到2020年所有新发癌症病例中有4.1%可归因于饮酒,也就是约有74万例新发癌症与饮酒相关,其中男性占据了76.7%;从癌种来看,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病例位列前三,分别占酒精所致癌症病例总数的25.6%、20.9%及13.2%。
% K' q: k! z; i# E+ ^
酒精饮料及与酒精饮料摄入相关的乙醛对人类的口腔、咽喉、上呼吸道、肝、结直肠、乳腺癌症的发病均有作用。
7.jpg

9 \% v% ]& }2 ]' N. }
而且,由于亚洲人的基因特点,36%的亚洲人代谢乙醇(酒精)的能力不足,酒精喝下去不能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而是转化为致癌的乙醛堆积在体内。因此,亚洲人受酒精的伤害更大、需要远离酒精。
+ u& N. Q( I% W' O$ M
事实上,即便你的乙醛清除和DNA修复系统完好无损,酒精依然会以不同方式致癌。即使是适度饮酒(每天最多20g),同样会显著增加癌症风险(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和口腔癌)。

7 ?; a2 z; W4 \( B5 l4 E5 F, `8 d
对于年轻人来说,小酌怡情或许是一种放松的方式,甚至商家还专门针对年轻女性推出“小甜酒”“微醺”等营销手段。然而,我国女性饮酒者和饮酒量上升的背后,是酒精摄入带来的乳腺癌风险显著上升。一定要牢记,不存在“健康饮酒”,任何酒类只要含酒精,就是“喝得越多,患癌风险就越高”。

% b4 y. l) \# s0 R. Z8 j& D% e
给年轻人的建议:放松的方式有很多,远离癌症,远离酒精!

7 e. m8 C/ |, p0 G* W
04
熬夜
作息不规律同样是致癌风险因素。研究发现,需要值夜班的护士、不得不倒时差的国际航班女乘务员患乳腺癌的风险有所提高。此外,长期熬夜导致免疫功能下降,间接提高患癌风险。
4 B  V. b1 `9 e8 o! p
这里说的“熬夜”,更多是指一种生物钟紊乱的作息。长期睡眠时间不足、经常日夜颠倒,都会破坏细胞的生物节律。正常细胞需要生物钟的调控,而癌细胞的生物钟是紊乱的,破坏节律只会加速癌症的发生。

( F" d1 n& a, m) J7 i% H$ L3 d) @- f) w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增加精神负担,容易疲惫甚至陷入焦虑、抑郁等状态,同样影响身体健康,降低免疫力。

( k. T( P: L/ k3 l" z
给年轻人的建议:无论“晚睡晚起”“早睡早起”都健康,但一定要保证规律、充足的睡眠。
8.jpg

& ?% B6 n* ^6 c1 v
05
不重视体检与筛查
防癌体检与常规体检有所不同,更准确地说应该叫做“早癌筛查”。早癌筛查是结合自身情况和需求,开展针对特定部位的检查。
" J( ^1 y# ~4 k2 ]/ ?
年轻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在定期的常规健康体验之外,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筛查。如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相关病史、雌激素治疗史等高危因素的年轻人可以选择乳腺钼靶筛查;有结直肠家族史、结直肠息肉史、吸烟等高危因素的年轻人可以选择粪便隐血检测等。

4 M- }1 x4 G7 `" g6 i' t# N, \
仗着年轻,很多人对小病小痛选择硬抗,或是因为种种原因推迟就医。然而,很多身体上存在的长期不适或突然改变,可能是肿瘤的早期报警信号:
1. 异常出血:不明原因的鼻出血、咯血
2. 持续疼痛:长期持续不能缓解的疼痛,如头痛、骨痛
3. 不明肿块:身体浅表部位经久不消的肿块、短期迅速增大的肿块、乳房出现不规则肿块、甲状腺肿块
4. 长期发烧:成年人发热超过一周或持续低烧,需要考虑感染或肿瘤,儿童要警惕血液系统肿瘤
5. 体重减轻:短期内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0 z0 l4 o, {/ k( @/ Q

' ]! S% t8 F; t! r, I. o. Z7 [/ C1 `" h
其实,年轻人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大家有运动的心却没有运动的时间与精力、想要好好吃饭却每顿吃最省事的外卖、工作和通勤导致回家太晚所以不自觉地熬夜……

* N/ T& ]9 [( s; P
另一方面,也是年轻人缺乏健康意识的表现,虽然知道喝酒不好,却觉得自己身体好,贪杯也无妨;通宵蹦迪、冷饮烧烤,还觉得是年轻人的“特权”;不喜欢去医院,觉得耽误时间,体检也查不出来什么东西……
9.jpg
0 r: s3 U- H, [  c+ v+ o' G6 p% i
以上所说的这些生活方式,虽然不是年轻人患癌的决定性因素,但也是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因。我们虽然还不知道不良的生活习惯与癌症的关联到底有多大,但是既然明知有风险,就应当尽量避免。
0 e' B5 R% q+ |& Q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早发现的癌症可以根治,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最后三分之一的癌症生存期也越来越长,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癌症离年轻人并不远,但预防癌症、早发现癌症的机会同样也把握在年轻人自己手上。

( B; [$ H! @0 E" `5 |: l, D" `: A8 @; J7 y0 o9 J# p
往期回顾丨张潇潇的其他精彩文章
: J. W* t1 ?) Z+ J! a- f( d( K$ R
4 _1 k( o1 b# @. f9 g
参考文献

0 U1 `/ s2 b+ F; X2 `
[1]Peggy Eastman. AACR Issues Progress Report 2020 on Cancer[J]. Oncology Times,2020,42(21).

5 s4 D7 b" y/ H1 m/ y. f
[2]陈金东.中国各类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现状及发展趋势[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8,41(06):653-662.DOI: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18.0134.
/ @. W/ t; _- w, }/ l
[3]郑荣寿,陈万青.癌症发病年龄变化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06):673-674.
$ z& P2 y* \/ k5 w/ T  ^& Z* H
[4]孙可欣,郑荣寿,顾秀瑛,张思维,曾红梅,邹小农,夏昌发,杨之洵,李贺,陈万青,赫捷.2000—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及年龄变化情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06):567-572.

( u+ }7 i+ E: @) ^9 `8 y
[5]郑荣寿,顾秀瑛,李雪婷,张思维,曾红梅,孙可欣,邹小农,夏昌发,杨之洵,李贺,陈万青,赫捷.2000—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趋势及年龄变化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06):593-60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