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豆精神 发表于 2010-10-22 15:31:00

一条可能成功的治肝癌之路——抗雄激素治疗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其中很大部分的患者需要内分泌治疗,即用某种药物抑制患者的雌激素受体,那部分的患者的病情因此获得长期的稳定。
    那么其他癌呢?
    前几天寻找药物,偶然读到一段出自美国的研究,内容是发现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雄激素有关。当时为别的事匆匆而过,没复制下来。
    今天读了“再活30年”的帖子,很有感触,联想到过去认识的年轻的肝癌患者总比年老的肝癌患者病情发展得快,对AFP的压制困难,于是便想起那雄激素,想到会不是年轻的雄激素分泌比年老的多,想到男性的肝癌患者在人数比例上大优势地压倒女性患者,设想如果降低“再活30年”的雄激素其AFP是否变得容易控制,于是便上网寻找,找到一些,先将两篇台湾的和一篇国内的帖上来,让肝癌(不管是否曾肝移植)患者或家属先读读,探讨这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其他细节。如果这条路走得通,很可能就如很多乳腺癌患者那些吃什么他莫昔芬就可安枕无忧。
   文章如下:

之一:

成大基礎醫學所博士生吳明恆證明雄激素受體可以影響肝癌生長 成大與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新發現(英文版)

《成大即時新聞》(2010/05/21)&《科學轉譯醫學 》(2010/05/19)國立成功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吳明恆與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張傳祥教授實驗室合作,發表之〈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AR),可以經由調控B型肝炎病毒(HBV)的RNA複製來促進肝癌(HCC)的形成〉,證明雄激素受體(AR)可以影響肝癌生長,經由標靶抑制肝細胞內的雄激素受體,可望成為治療肝癌的一種新方法。
這項研究成果,在國際研究肝炎/肝癌的領域中引起相當大的重視,被刊載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5月20日出刊),並獲選為該期期刊封面。《科學》期刊的出版組織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並於5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召開記者會介紹此項重大發現。
吳明恆博士生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慢性的B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知是造成肝癌的重要因子,血清中B型肝炎病毒量越高,得到肝癌的機率就越高。尤其,男性罹患B型肝炎後比女性更容易演變成肝癌。此外,男性B肝帶原者如果血清中的雄激素越高或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 AR)的活性越強,得到肝癌的機會也大幅增加,這些證據顯示,雄激素和其受體在B型肝炎病毒造成的肝癌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從未有任何研究證明這些關係。
有鑑於此,成功大學和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張傳祥教授實驗室合作,由基礎醫學研究所陳玉玲副教授指導的博士生吳明恆至美國張傳祥教授實驗室從事雄激素受體和 B型肝炎的相關研究。他們利用基因轉殖技術,創造了世上第一隻只有在肝細胞剔除雄激素受體(AR)並帶有B型肝炎的實驗小鼠,透過小鼠實驗發現,雄激素受體的確會增加B型肝炎病毒的複製,提升肝癌的發生率。此外,由於過去的研究顯示,經由降低血清中的雄激素濃度,無法有效的治療肝癌,因此,他們也找出治療肝癌的新方法,也就是透過抑制肝細胞內的雄激素受體,而非降低血液中的雄激素濃度。

深入資訊:
科學轉譯醫學 2010/05/19 (英文)
成大校園新聞 2010/05/21

之二:

一项研究证实,雌性激素在女性肝癌扮演保护的角色。在乙肝肝炎患者中,雄性激素愈多,罹患肝癌的机率也愈高,男性罹患肝癌的比率为女性乙肝肝炎患者的4至8倍。  一项研究证实,雌性激素在女性肝癌扮演保护的角色。在乙肝肝炎患者中,雄性激素愈多,罹患肝癌的机率也愈高,男性罹患肝癌的比率为女性乙肝肝炎患者的4至8倍。
  由台湾“国科会”委托的“性激素参与乙肝肝炎相关肝癌性别差异之调控”研究,研究证实,雌性激素对肝癌具保护作用;但雄性激素对男性肝癌的发生却扮演促发性角色。
  参与研究的台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科暨研究所副教授叶秀慧表示,停经后的更年期妇女,如果采用替代性贺尔蒙疗法,罹患肝癌的机率会变低;也曾经有研究证实,怀孕次数愈多的女性,罹患肝癌比率也比较低。
  台湾大学医学院内科讲座教授的陈定信说,台湾每年死于肝癌人数高达8千人,另外8000位肝硬化死亡患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有肝癌细胞,等于1年有高达12000人死于肝癌。
  他说,罹患乙肝肝炎患者群中,会机转成为肝癌的男女比例是4至8比1,显示乙肝肝炎的男性患者,罹癌危险为女性的4至8倍。
  陈定信举例,男性运动员如果患有乙肝肝炎,若施打雄性激素,机转成为肝癌的机率比一般人要高很多。
  不过,陈定信分析,台湾未来3年肝癌死亡率会降低,因为台湾乙肝肝炎注射已长达26年,而且一般肝癌发生都是在50岁以后,他预估未来“肝癌死亡率会低于肺癌,将来肝癌会做老二”。
  此外,叶秀慧指出,研究结果显示,乙肝肝炎病毒的HBx基因参与活化雄性激素的讯息传递路径,因此增加乙肝肝炎男性病患肝细胞的癌化能力。

之三:




平安! 发表于 2010-10-22 16:13:18

我把第一段转化成简体中文,大家容易读一些。

成大基础医学所博士生吴明恒证明:
            雄激素受体可以影响肝癌生长.    成大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新发现(英文版)

    《成大实时新闻》(2010/05/21)&《科学转译医学 》(2010/05/19)国立成功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博士班学生吴明恒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张传祥教授实验室合作,发表之〈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可以经由调控B型肝炎病毒(HBV)的RNA复制来促进肝癌(HCC)的形成〉,证明雄激素受体(AR)可以影响肝癌生长,经由标靶抑制肝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可望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方法。
       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研究肝炎/肝癌的领域中引起相当大的重视,被刊载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译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5月20日出刊),并获选为该期期刊封面。《科学》期刊的出版组织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并于5月2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召开记者会介绍此项重大发现。
      吴明恒博士生表示,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慢性的B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知是造成肝癌的重要因子,血清中B型肝炎病毒量越高,得到肝癌的机率就越高。尤其,男性罹患B型肝炎后比女性更容易演变成肝癌。此外,男性B肝带原者如果血清中的雄激素越高或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的活性越强,得到肝癌的机会也大幅增加,这些证据显示,雄激素和其受体在B型肝炎病毒造成的肝癌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从未有任何研究证明这些关系。 有鉴于此,成功大学和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张传祥教授实验室合作,由基础医学研究所陈玉玲副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吴明恒至美国张传祥教授实验室从事雄激素受体和 B型肝炎的相关研究。他们利用基因转殖技术,创造了世上第一只只有在肝细胞剔除雄激素受体(AR)并带有B型肝炎的实验小鼠,透过小鼠实验发现,雄激素受体的确会增加B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提升肝癌的发生率。此外,由于过去的研究显示,经由降低血清中的雄激素浓度,无法有效的治疗肝癌,因此,他们也找出治疗肝癌的新方法,也就是透过抑制肝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而非降低血液中的雄激素浓度。

再活30年 发表于 2010-10-22 23:24:18

我可能会去试一下这个治疗方法!

憨豆精神 发表于 2010-10-23 14:42:17

再活30年 发表于 2010-10-22 2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可能会去试一下这个治疗方法!

你要先到医院检测你的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看有没有超标,如果超标,就有希望了,找内分泌的医生开些抗雄激素的药吃。在我帖子的第三个文件里有提到那种药,属雌激素的。

再活30年 发表于 2010-10-23 15:31:37

本帖最后由 再活30年 于 2010-10-23 17:23 编辑

回复 憨豆精神 的帖子

好的,我下星期三去检查!

loly 发表于 2010-10-25 11:15:53

听起来很有道理哦,如果这方法可行的话,那若女性的得了肝癌这条路还走得通吗?

憨豆精神 发表于 2010-10-25 17:16:54

loly 发表于 2010-10-25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起来很有道理哦,如果这方法可行的话,那若女性的得了肝癌这条路还走得通吗?

我想女性体内的雄性激素的标准与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的标准大不一样,正如男性体内的雌激素标准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标准不同一样。你不妨先检测一下,有了结果再说。

浴火之凤凰 发表于 2010-10-25 21:21:54

我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秃顶的男子很少得癌症,理由就是因为秃顶男人雄性激素分泌比正常人多,我住院时就没见到一位肝癌病人是秃顶的,现在又说雄性激素会诱发癌症,实在不知听谁的好了。
这里不妨问一问,有没有谁见到秃顶的癌症病人?

为父求医 发表于 2010-10-26 09:59:39

回复 浴火之凤凰 的帖子

我父亲就谢顶了呀。

红魔不败 发表于 2010-10-26 11:05:39

香港那个罗家英不知道算不算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一条可能成功的治肝癌之路——抗雄激素治疗